雷雨

曹禺
(1910年-1996年),本名萬家寶,字小石,是中國現代劇作家以及戲劇教育家,他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

祖籍湖北潛江,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其父曾是黎元洪的秘書。1922年,曹禺入讀南開中學,並參加了南開新劇團。1928年,曹禺入讀南開大學政治系、次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3年大學畢業,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學任教。數月后,又進清華研究院研究戲劇。1934年7月劇作《雷雨》在《文學季刊》上發表。同年9月回天津,在河北女子師範學院外文系任教。1935年發表《日出》,同年8月應邀赴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任教。1942年初辭去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的教職離開江安赴重慶從事戲劇寫作和編導活動。1946年3月,與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1947年1月回國,應熊佛西校長之聘,到上海實驗戲劇學校任教,同時開始構思創作電影劇本《艷陽天》。1948年,由文華影業公司拍成影片,曹禺自任導演。1949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安排下,秘密轉道香港抵達北平,2月28日離港北上,3月18日抵京,參加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

中共建政後,曹禺曾經擔任過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等職務,還寫了《膽劍篇》和《王昭君》兩個劇本。

他中學時就有過排演和翻譯話劇的經驗,21歲時開始了劇本《雷雨》的創作,背景取于民國時期的天津。其筆名是取自他本名中的「萬」的正體字,拆為「草」和「禺」,草換為曹,「萬」就成了「曹禺」。

曹禺的代表作包括其處女作《雷雨》、還有《原野》、《日出》、《北京人》。



作品

  • 《雷雨》(1933年)
  • 《日出》(1936年)
  • 《原野》(1937年)
  • 《全民總動員》(1938年,與宋之的合著,又名《黑字二十八》)
  • 《蛻變》(1939年)
  • 《正在想》(1939年)
  • 《北京人》(1941年)
  • 《家》(1942年)
  • 《鍍金》(1943年)
  • 《柔密歐與幽麗葉》(1943年 翻譯)
  • 《橋》(1946年)
  • 《明朗的天》(1954年)
  • 《膽劍篇》(1961年,與于是之、梅阡合著)
  • 《王昭君》(1978年)

1980年左右,一大批大陸盜版書籍湧入台灣,我有幸在公館的地下道買到了曹禺大師的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迫不及待的閱畢雷雨,我深深被劇中的悲劇氣息感染,久久無法忘懷。雷雨結局死亡的衝擊且造成的悲張力,絕非羅蜜歐與茱麗葉殉情的哀傷落淚,而是伊底帕斯弒父戀母的痛苦與無奈,而且有過之。一睹全劇才深深的了解到為什麼它對中國人有那麼大的震撼力,為什麼每一個看過劇本或演出過的中國人,不得不被所吸引,因為這故事是那麼的中國,極可能發生在舊中國的社會中,特別是來自北方大家庭的我,更能體會到一家之主的權威、婦女的被壓抑、及婢女無奈的愛情。

由角色的塑造來看,八仙過海,各具特色,也各有重點。樸園的威權霸氣而封建、周沖的理想浪漫、蘩漪的敢愛敢恨等,都可由劇本的台詞對話中明顯分出,人物個性立體化的本領,不可謂不高。

由架構上而言,曹大師成功的將七位主角,置入五個三角關係中,並讓這些三角關係相互衝突對立。以樸園為首的三角關係中,蘩漪與魯媽衝突;以周萍為首的三角中,蘩漪與四鳳衝突。而這些衝突對立在劇中不到五分鐘便有一次,或大或小,甚而由小衝突累積成大衝突而山崩地裂。戲劇中若沒有衝突便沒有高潮,而此劇處處都是衝突對立,無怪乎高潮迭起,精彩萬分。

摘自《戲劇代表我的心》-邵玉珍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