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目前分類:旅人日記 (1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_1312.JPG

#1

今天天氣還不錯,下午來淡水一滴水紀念館走走。園區裡到處都是蛙雕塑。

IMG_1313.JPG

#2

平常日裡園區人不多,有的野餐、有的溜狗。感覺很不錯!

IMG_1314.JPG

#3

撲鼻而來的花香,一掃城市空氣中的陰霾,讓人覺得神清氣爽。

IMG_1315.JPG

#4

慢慢的走到一滴水紀念館的入口。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0853.JPG

#1

建於1926年、占地1,670坪的大溪老茶廠,舊名「角板山工場」。

#2

隱身在靜謐小巷弄裡,是座融合台、日、英式風格的綠建築,低調清新,近百年來風情依舊。


#3

在當時台茶興盛,外銷歐美達到巔峰的年代,將茶奉為「黑金」,老茶廠一天三班制,機器沒日沒夜不停運轉,盛產的日東紅茶每年可達600英噸之多。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282.JPG

#1

花蓮的三級古蹟吉安慶修院,由日治時期建造,是唯一保存完好的日式寺院,前身是日本真言宗高野派「吉野布教所」,除了是日治時期移民過來的日本人最主要的信仰中心外,更具備醫療所、課堂室以及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各式功能。

IMG_5292.JPG

#2

寺內所供奉的主神有弘法大師、不動明王以及毘沙門天王,慶修院建築主體遵循日本傳統建造,以木頭構架為主,屋頂為日本式四注攬尖,最為特別的是四角銅板形式的「寶形造」屋面,以及中開房間向後延伸的「布教壇」。

IMG_5287.JPG

#3

吉安慶修院創建於西元1917年,當初為安定日本移民所建造,也是為了傳教,慶修院經歷了日本移民時代的風光,也殘破了半個世紀,近幾年來,在花蓮縣政府文化局跟地方文史工作者等各方的努力下,經過古蹟的整修與人文精神的重建之後,在民國九十二年完成了修護工程,並將擺放在庭院中象徵八十八種煩惱的八十八尊佛像重新雕刻補足。至民國八十六年更被列為三級古蹟,亦為日本人來台旅遊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5321.JPG

#1

花蓮的一切,對我來說好像都是特別的,除了七星潭和太魯閣,剩下的地方似乎都沒有去過。

IMG_5322.JPG

#2

不知花了多久的時間,這棵松樹才能生長成現在的樣子。

IMG_5336.JPG

#3

旁邊就是「松園別館」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IMG_5229.JPG

#1

瑞穗牛奶算是頗有名氣,但瑞穗牧場我倒是第一次造訪。

IMG_5208.JPG

#2

天氣很好,陽光充足,看到這噴水池,感覺都涼快了起來!

IMG_5210.JPG

#3

到處都有坐椅可以供遊客休息。坐在戶外看著牧場的景色,非常的悠閒。

IMG_5211.JPG

#4

順著林蔭,用緩慢的步調逛逛牧場的各處。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5236.JPG

#1

不知不覺,去台東已是去年的事了。時間過得真的很快。照片已經上傳到相簿很久了,但現在才把它放進文章裡。

IMG_5239.JPG

#2

要拍到這張無人的「伯朗大道」還真是不容易。有好多人霸佔著它不放。

IMG_5240.JPG

#3

即使只是一條平凡無奇的道路,經過了金城武的加持,卻變成了一個熱門的觀光景點。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天氣好,平凡的風景也變得特別的美麗。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北回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所能直射到距離赤道最遠的位置,位在北緯23.5度。每年夏至那一天,太陽就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正午時分的「立竿不見影」,更是北回歸線上的獨特天象。

IMG_5232.JPG  


北回歸線穿過台灣地區,在嘉義縣水上鄉、花蓮縣瑞穗鄉與花蓮縣豐濱鄉均設有北回歸線標誌。其中位於瑞穗鄉的北回歸線標誌設立於1933年,當時是設置在瑞穗火車站西側;1981年時,因東線鐵路拓寬才遷到舞鶴台地上,台9號省道路旁的現址。不過,北回歸線通過台9號省道的確實地點,其實是在目前北回歸線標誌以南大約兩公里的地方。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093.JPG

#1

這幾天的天氣濕濕冷冷,看到陽光普照的旅遊照片,心情會變得豁然開朗。

IMG_5094.JPG

#2

七星潭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個很棒的地方,這次再來還是如同印象中的一樣美,最棒的是天氣真的很好。

藍天、陽光、大海......完全真的是渡假的感覺。

有多久沒有悠閒的聽海的聲音?

IMG_5099.JPG

#3

七星潭,又稱月牙灣,七星潭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連接太魯閣國家公園、東海岸和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5123.JPG

#1

過去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林場,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

IMG_5144.JPG

#2 

早在西元1918年,日本人就已在當時稱為「森坂」-是「森林茂密的山坡」之意(日文發音為「摩里薩卡」)的林田山地區進行伐木。

IMG_5143.JPG

#3

到1938年之後,更在這兒展開大規模的伐木作業。除了興建運材鐵道、索道及集材等相關設施外,也為林場工作人員設立了中山堂、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米店、雜貨店、洗衣部、理髮部、消防隊及幼稚園和小學等學校,使當年的林田山林場成為一個生活機能完備的伐木社區,全盛期間曾聚集了四、五百戶住家,人口數更高達兩千多人。

IMG_5174.JPG

#4

林田山的伐木作業一直持續到光復之後,到民國80年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開始實施,林田山的伐木作業才正式停止下來。

IMG_5187.JPG 

#5

十餘年來,林區工作站相繼裁併、員工編制逐年刪減,林田山往昔的繁華場景也逐漸消失,變成今日沒落的小小山城。

IMG_5139.JPG

#6

如今再踏入林田山林場,那些遺留在山坡上的檜木房舍與舊鐵道,無一不是過往歲月的痕跡,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仍然散發出一股令人動容的人文氣息。

IMG_5128.JPG

#7

事實上,在林務局及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已為林田山保存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資源,除了各項日常生活文物、傳統消防器物、各式伐木機具,還有數不清的圖片書籍等文獻資料,均陳列在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內,為林田山往昔的歷史留下完整的見證。

IMG_5145.JPG

#8

現今林田山風貌與九份相似,因此有『花蓮的九份』之美名,讓林田山林場成為花蓮的旅遊勝地。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5189.JPG

#1

記得很久以前來過東華大學

那時它還是一個很新的學校

印象中它是個很美的學校

這次來這裡果真還跟印象中一樣漂亮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5050.JPG 

#1

那天來到石碇八卦茶園時,

其實下著一點雨。

不過,還好在拍照時,雨沒有很大,且後來有點放晴的趨勢。

IMG_5058.JPG

#2

本來以為這地方人應不該不多,

沒有想到後來雖然下著雨,但是遊客還真是不少。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5045.JPG

#1

來五峰旗瀑布區已經第三次了

但可能之前都是開車來,怎麼都沒有印象這個地方

我記得的五峰旗都是一下子就看見瀑布區了

IMG_5046.JPG

#2

我知道五峰旗瀑布有三層

但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哪裡其實我也搞不太清楚

但我覺得宜蘭真的是個水資源非常豐富的地方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G_5001.JPG

#1

這次的小旅行是選擇坐客運到礁溪,然後再轉搭台灣好行到林美石磐步道去走走

IMG_5002.JPG

#2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4447.JPG

#1

看到這照片,想到好久沒有到漁人碼頭去了。

IMG_4456.JPG

#2

以前夏天,有空時總會到漁人碼頭去吹吹風,但今年夏天真的好熱啊!

有時到了傍晚也只是稍微比較不熱而已,還是酷熱到讓人不想要出門。

IMG_4438.JPG

#3

這次來的感覺是,改建成飯店後的確是感覺比較氣派一些,不過我覺得人潮反而變得沒有以前多~

裡面賣的東西感覺也是賣給觀光客比較多,反而讓我們住附近的人,沒有什麼逛的欲望。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4923.JPG

#1

IMG_4921.JPG

#2

紀州庵,同安街107號。

IMG_4917.JPG

#3

古亭捷運站2號出口出站後,循著路幅稍窄,缺少寬闊步行空間的同安街,一路往水源快速道路方向走去,在街尾可見一座天橋,在天橋旁榕樹林蔭處,以鋼骨浪版所圍蓋的建築物,就是紀州庵。登上紀州庵旁的天橋眺望,新店溪自公館方向溶溶洩洩而來,在中正橋前後轉了個彎向萬華方向而去。紀州庵依傍著大河,卻不見水天之遼闊,在堤防內隨著快速道路車輛疾駛的震動,晃動著歲月。

IMG_4925.JPG

#3

作家舒國治在他書寫記錄台北由水城變成陸城的《水城臺北》一書中,曾這樣勾描記錄了紀州庵:「君不見前幾年才因 火焚而毀的同安街底(緊貼水源路)那一兩幢二層黑色木造日式樓閣房子,顯然六、七十年前建之於此,何嘗不畏於水淹,實是為了憑臨河岸眺賞水景之怡心悅目也。」

IMG_4900.JPG

#4

無獨有偶,散文家王盛弘在《十三座城市》也曾記下:「紀州庵是日據時代料理屋,原址原有八家,目前僅存一家,旁有民宅一戶,居住環境很簡陋;我透過鐵皮圍籬窺看建物內部,那態勢並非等著要維修,而根本就是放棄了,任其毀損、隳壞,好像不肖兒孫對待癱瘓老人家,只差沒有動手了結脆弱的生命跡象。」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3124.JPG

從第一次夏之勤看艾德華心情不好,跟他分享了她的秘密基地,我也對她的秘密基地有了好奇~

因為這真是一個賞夜景的好地方! 

第二次再見到這裡就是之勤買了蛋糕來看她父母的場景,平常看似玩樂人生的之勤之勤第一次在艾德華面前露出了軟弱的一面,這是她心底的傷,在玟琪和婉婷面前都不能放心說出來的傷......因為怕看到她們擔心的眼神

小薰的演技也很自然,還滿不錯的,很容易就把人帶入了思念父母的悲傷情緒裡......

這大概是之勤在這部戲裡哭的最慘的一集了~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G_3153.JPG

 

劍潭古寺就隱身在台北大直的自強隧道附近,不遠處就是日夜繁華的美麗華、高聳的摩天輪以及人來人往的捷運站。其實古寺不算難找,彎進巷子後就能看到牌樓,只是我們一直在劍南路來來回回始終看不到古寺的身影,後來才發現原來古寺一如披上隱身斗篷的修士般躲在另一條巷弄裡。

IMG_3155.JPG

根據資料記載,其實劍潭古寺真如其名,原本的位置在劍潭北岸、劍潭山南麓,是吳廷誥等人在乾隆38年(1773年)所捐建,因為緊臨劍潭,因此名為「劍潭古寺」。光緒年間因為寺廟年久失修,當時大龍峒的王氏提出改建的意見並向民間仕紳籌款,之後也陸續進行整修。日本殖民時期為了興建台灣神社及參拜道路,因此在1937年依原有建材遷建至現址,目前是台北市境內最老的廟宇,也已被登錄為歷史建築。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4651.JPG

 

#1

來到寶藏巖,好像不拍一下信箱牆很奇怪似的~

IMG_4653.JPG

 

 

#2

之前來的時候沒有注意到有這個郵局

IMG_4654.JPG

#3

就這麼一個小小的窗口,但好像是有營業時間的限制~

IMG_4655.JPG

 

#4

在一個小小的巷子裡,不仔細看可能就走過去了~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4545.JPG

 

#1

天氣好,水車公園的紅橋搭配上水車,真是絕美的圖畫

IMG_4535.JPG

 

 

 

#2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4507.JPG

#1

若不說這是哪裡,可能就會覺得是某個森林遊樂區了~

IMG_4524.JPG

#2

陽光、吊床、再加上一陣陣的微風......

一陣陣的睡意就這麼襲來

IMG_4510.JPG

#3

雖然有陽光,但是不會很熱,因為有樹木的遮避~

文章標籤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