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七世紀初期,看上台灣優越地理位置的西班牙人,進入淡水後,在淡水河口邊的山丘上,興建聖多明哥城。爾後,擊退西班牙人的荷蘭人,接著在聖多明哥城的城址附近重建一座更為堅固的城砦—聖安東尼堡。來到台灣的外國人因長期航行與本身髮色稍淡且偏紅,所以平埔族人大多稱外國人為紅毛番,紅毛番住的地方為紅毛城。荷蘭時期的紅毛城綻放著耀眼的光芒,時至明鄭時期,淡水是處犯人流放的地方,紅毛城也連帶成了一座廢城。直到清初,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紅毛城再度成為淡水河口防禦要塞,只是,清軍對它無過多經營。清末英法聯軍之役後,淡水開港,英國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使用,並在主堡東側興建領事官邸,紅毛城再度熱絡起來,成為和各國人士交流的地方。

二次大戰爆發,日軍向英、美宣戰,台灣當時為日本人所統治,英國領事館因而封閉,戰後英國人重返紅毛城,直至中英斷交。爾後紅毛城又歷經許多波折,還曾經委託澳洲、美國代管,最終在 1980(民69) 年正式收歸中華民國所有。近四百年的台灣與世界交流史,就在紅毛城的見證下,如舞台劇幕一場場地上演著。

位於園區入口處的「南門」,是紅毛城園區裡唯一的中國式建築,是清初修建紅毛城圍牆時的同期建物。採用觀音山石條堆砌而成,非常堅固,門額上題有「南門」二字。清初建構保護紅毛城的四周城牆,並設置東西兩大門,南北兩小門,目前僅留南門,餘三座城門已於英人時期為出入安全管制而拆除並封閉。

3741.JPG

#1

一進門就看見七面國旗,告訴我們紅毛城歷經了七任的主人

西班牙、荷蘭、英國、日本、澳大利亞、英國、中華民國

3742.JPG

#2

中國建築式屋頂,利於排水,但是要注意屋頂的奇偶,奇數排水才會良好,若是偶數的話,下雨時雨水就無法順利排掉

沒有導覽的話,我還不知道有這個學問呢!

3743.JPG

#3

紅毛城命名為"紅毛"是因為荷蘭人的紅色頭髮,而不是因為它的紅色牆身

粉刷成紅色是因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喜歡紅色

淡水紅毛城主堡是一座方形城砦,最適合防衛,同時它的地基深、牆壁厚,加上「外石內磚」的砌法,在古代可不畏砲火的攻擊。主堡內分為上下二層樓,內部採半圓筒形的穹窿結構建造,上下樓的穹窿方向相互垂直,讓主堡更加穩固。英國人進駐後,除了將尖形屋頂改成平台式,在東北及西南角位置增設角樓二處,二樓南側外也增建露台,露台上同樣設有雉堞及槍眼,居高臨下看守,以防止入侵者侵擾。最重要的是英國人將原先灰白色的紅毛城,粉刷成紅色的特色牆身。

3746.JPG

#4

牢房裡的窗戶是傾斜式的,因為傾斜式的施力不易,犯人就不容易逃脫

3747.JPG

#5

紅毛城的歷史發展從原本的軍事用途逐漸轉化成領事辦公的場域,在建築空間的結構上,可以看到主堡建築依舊留有防衛功能的設計,建築內部為了辦公而增置的設備有文件焚化爐、保險庫、文件保險箱及壁爐等。當時英國領事擁有「領事裁判權」,在底樓設有四間牢房,用為在台灣犯罪的英國犯人的臨時拘留所,牢門上並設有送食口及窺孔。

3748.JPG

#6

給犯人提供伙食的廚房

3749.JPG

#7

放風院--每天的固定時段會讓犯人出來這個院子活動筋骨

其實這圍牆並不高,只要踏在另一人的肩膀上就可以出去了,只是犯人不會笨到逃出去

因為外國人雖然不受中國法律的制裁,但是若是犯了罪的外國人在路上走的話,很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中國的民眾可能會群起而毆之

所以犯人寧願在這地牢裡有吃有住,生命又安全!

3770.JPG

#8

主堡的二樓是辦公室

所以有這個焚化爐用來燒毀重要的文件

3769.JPG 

#9

另外有這個壁爐

對英國人來說,台灣這麼溫暖的天氣,應該是用不著壁爐,建造這個壁爐的原因應該是為了一解思鄉之愁

也有除濕的效果

3752.JPG 3753.JPG

#10

觀音山的實景與意象圖一對照,終於知道這觀音山要怎麼看了

聽說從小白宮那裡看觀音山又有不一樣的看法,真的很有趣

3755.JPG

#11

英國領事館主要工作包括處理國際事務和照顧僑民,同時兼管海關稅務。自從淡水港貿易額大增後,英國商務拓展,領事館的業務於是日漸龐雜,其地位自然也更加重要,在 1878 年於紅毛城主堡東側增建領事官邸。

【領事官邸】不那麼突兀地立於高地,前庭綠地讓它退縮其後,靜伴主堡;紅磚、迴廊、斜屋頂,散發細緻、溫暖的風格,更是軟化了主堡軍事剛強的建物線條,這兩種氣氛完全不同的建築體,如此協調地結合在這片坡地上。

3756.JPG

#12

綠色的瓶狀裝飾代表"平平安安"並採用玉佩的綠色,象徵避邪!

數量十支,代表"十全十美"~

3757.JPG

#13

古錢外圓內方,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待人以寬,律己甚嚴

3758.JPG

#14

這個記錄1891年興建,維多利亞時代的VR字樣,就用這磚雕表示

3759.JPG

#15

興建這座精美的紅磚洋樓的英國領事為班德瑞 (Bourne) 或荷蘭 (Holland) ,他們當時聘請英國建築師設計,但是紅磚及匠師可能來自福建廈門。領事官邸底樓西側為客廳及書房,東側為餐廳及配膳室,後側為洗衣間及數間傭人房。二樓有三間大臥室及貯藏室。底樓入口設一座扶手大樓梯通往二樓,天花板懸垂大吊燈以示氣派。院子裡滿植玫瑰花,官邸迴廊是喝下午茶的場所,屋後有許多僕役供其呼喚差遣,體現領事優越生活的一面。官邸內的客、 餐廳及主要臥室內皆設有壁爐,英國建築空間的特色。

3771.JPG

#16

這屋子的採光很好,也很通風,住在這房子一定很舒服

另外,我發現他們英國人真的很先進,在房間裡都有僕伇鈴,按下去之後僕人會依照房間的號碼去服務

既不需要大呼小叫,也不怕跑錯房間

3762.JPG

#17

要離開紅毛城時候,還看見了最近難得一見的夕陽,在這裡看夕陽真的很美!

PS.這次去紅毛城碰到的導覽員黃小姐真的很棒!讓我們參觀古蹟都有很大的收穫~

還學到了台灣有句諺語:

「北投燃土炭,鶯歌燒碗盤,大溪滷豆乾,三峽出鱸鰻。」

如果每個老師教歷史都能這樣教的話,我相信每個孩子學歷史都能學的很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i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